“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于2022年4月28日全面启动,第二次青藏科考队联合西藏登山队,组织了西风-季风协同作用、亚洲水塔变化、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人类活动变化、地球动力学勘测等5支科考分队的16个科考小组共270余名科考队员参与了此次活动。“巅峰使命”珠峰科考首次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创造了多项科学考察研究的世界纪录:在海拔8830米成功架设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建成了梯度联网的巅峰站,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成为地球之巅科学灯塔;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测量了珠峰顶部的冰雪厚度并获得连续冰雪厚度剖面准确数据;首次取得海拔梯度间隔100米样品支撑的珠峰顶部冰雪样品;采用国内自主研发的先进仪器首次获得珠峰地区地面到上空39公里的臭氧浓度及温度、湿度、风速与风向的垂直变化;首次利用直升机观测拉萨-珠峰地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创造了浮空艇环境观测的9032米最高海拔世界纪录。“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科考,是人类在珠峰地区开展极高海拔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一次壮举。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丨主体任务完成 盘点“高光时刻”有哪些?


今年4月28日全面启动的“巅峰使命”珠峰科考主体任务刚刚完成,有哪些“高光时刻”,又创下哪些科考新纪录,来看盘点。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是第二次青藏科考自2017年启动以来学科覆盖面最广、参加科考队员最多、采用的仪器设备最先进的标志性科考。包括5个科学主题、16个科考小组、270多名科考队员参加。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担任珠峰科考现场总指挥;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担任珠峰科考人类活动分队长;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生态学系教授、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朴世龙担任珠峰科考生态系统分队长。


科考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协同考察研究珠峰地区六大圈层的垂直变化特征和相互作用机理,揭秘气候变暖背景下珠峰极高海拔区环境变化规律、温室气体浓度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人类对极端环境的适应特征,实现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新突破,提出珠峰自然保护创新科学方案,服务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和第三极环境保护及绿色发展。


8830米!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2022年5月4日科考队员在8830米成功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首次建成了梯度联网的巅峰站,随后实现了数据实时传输。


1.jpg


△总台高山摄像组拍摄:海拔8830米,正在架设全球海拔最高的自动气象站




2.jpg

△总台报道团队搭建央视新闻直播画面,全程助力 “巅峰使命”珠峰科考




3.jpg

△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局长尼玛次仁借助总台央视新闻直播画面指导科考工作




4.jpg

△总台高山摄像组等在8830米自动气象站附近为科考加油


科考队员成功测量峰顶冰雪厚度


科考队员首次利用高精度雷达成功测量了珠峰顶部的冰雪厚度,并获得连续冰雪厚度剖面准确数据。




5.jpg

△用高精度雷达测量珠峰顶部的冰雪厚度




6.jpg

△科考登顶队员成功完成峰顶科考任务


科考队员成功采集峰顶冰雪样品 进入实验室分析阶段


科考队员首次取得海拔梯度间隔100米样品支撑的珠峰顶部冰雪样品。已进入实验室分析研究阶段。




7.jpg

△在峰顶成功采集冰雪样品





8.jpg


9.jpg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科院院士姚檀栋与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邬光剑等在拉萨冰芯库测量分析峰顶样品




10.jpg

△晶莹剔透的珠峰峰顶冰雪样品


9050米!创造浮空艇原位大气科学观测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


5月21日凌晨5点09分,我国自主研发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成功在珠峰科考基地升空到9050米,创造了浮空艇原位大气科学观测海拔最高的世界纪录。





11.jpg


12.jpg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浮空艇综合观测科考分队队长高晶



13.jpg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升空主要是风力较小的深夜





14.jpg


15.jpg

△浮空艇综合观测科考分队是“巅峰使命”珠峰科考16支科考小组中人数最多的,有64名队员


科考队员首次采集珠峰不同海拔高度冰芯样品


第一次在珠峰峰顶海拔8848.86米、7028米和6500米等不同海拔高度采集冰芯样品,用于稳定同位素、黑碳、气溶胶等分析。




16.jpg

△科考队员在珠峰东绒布冰川 科考队员沈云遥摄




17.jpg

△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徐柏青分析冰芯样品




18.jpg

△总台记者汪成键爬冰卧雪,再上6500米纪录冰芯钻取


首次完成珠峰东绒布冰川全面高分辨率“体检”


第一次完成珠峰东绒布冰川全面高分辨率“体检”,获得14.68平方公里高精度测量数据,以构建珠峰冰川高精度数字三维模型。




19.jpg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康世昌第11次到珠峰科考,在东绒布冰川科考




20.jpg

△央视新闻直播解读美丽的珠峰东绒布冰川


首次大规模关注珠峰不同海拔活动的科考队员高山生理适应数据


第一次大规模对珠峰不同海拔活动的科考队员展开集中研究,获得高山生理适应数据,为深度解析高原生理适应机制、改善高原人民生命健康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解开珠峰地区“臭氧与人体健康科学关系之谜”。




21.jpg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在大本营做科普




22.jpg

△北京大学的科考队员给队友们采集数据




23.jpg

△总台记者陈琴搭乘直升机在珠峰东绒布冰川上空拍摄到朱彤院士和队友


获取珠峰上空大气珍贵的化学成分数据


第一次在珠峰地区释放了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臭氧探空气球,探空高度最高达到39.1公里,获取了珠峰上空大气里珍贵的化学成分数据,对了解青藏高原珠峰地区大气的演变规律非常重要。





24.jpg


25.jpg

△珠峰大气垂直探空实验成功展开十次实验


首次用直升机等方式综合观测从拉萨到珠峰地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


第一次利用直升机航测、地基遥感、地面原位观测等组合方式,观测从拉萨到珠峰地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获得了从拉萨到珠峰地区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水平梯度分布、珠峰地区从近地面到7km高空的温室气体浓度的垂直分布等重要科学数据。





26.jpg


27.jpg

△总台记者陈昱在中科院珠峰站直播科考





28.jpg


29.jpg

△5月4日部分科考队员在大本营留念


责任编辑:孙琳萱


来源地址: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5369224578413275554&t=1653977447937&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echat_timeline&track_id=9682d570-17ee-4ad7-8984-cddf9af2b3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