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考日志(十四)

文章来源 :
2020-08-28 09:56
分享 :

青藏高原是我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由于水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多变,青藏高原孕育了丰厚的自然及野生动物资源,国宝大熊猫就是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珍稀兽类。深入开展以大熊猫为代表的珍稀野生动物种群及栖息地保护与研究工作,对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价值与示范意义。因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考队(以下简称科考队)针对野生大熊猫种群及栖息地分布、大熊猫及同域分布物种的受威胁状况、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等情况设计方案并展开综合科学考察。

大熊猫,温文尔雅,素食主义,憨态可掬,山林中的大熊猫,远离人群,与世无争,独守竹林,被誉为竹林隐士。凉山山系(102°37′12″-103°45′00″E,28°12′00″-29°11′24″N)地处四川盆地南部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东起马边河,西至越西河,北抵大渡河、南至金沙江,是大熊猫栖息地六大山系的最南端。针对大熊猫的综合科学考察将第一站选在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这里有良好的大熊猫栖息地,上个世纪90年代,世界著名大熊猫专家胡锦矗先生在此建立大熊猫野外观测站。

科考队沿着前辈们的足迹,再一次攀上马边大风顶的高山森林,追踪大熊猫的足迹,为保护大熊猫及生境尽一份力。科考队在与保护区的管理人员交流之后,找到了当地野外向导,在马边县城采购干粮、帐篷等,开始向保护区的丝厂拉达进发,正逢雨季,一路难行。


640.png

科考队集结完毕准备进山做调查

640 (1).png

本次调查人员所带的装备


“见说蚕从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大风顶的路不好走,科考队员们小心翼翼的行走在去丝厂拉达的路上,因大雨导致的道路塌方,原本还能正常通行,现在只能勉强通过摩托车。


640 (2).png

去丝厂拉达的路


穿梭在竹林中,时时有小雨相伴,烟雨朦胧间,马边大风顶的竹林中,一片诗情画意。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640 (3).png

深入丛林中


竹林是科考队员的必经之地,有时候觉得是在“攀岩”,还好有“结实”的大叶筇竹(大叶筇竹的节间易断,一般不会做牵引使用,科考队员是受过专业训练,切勿模仿)供科考队员爬坡上坎。终于到达了大风顶并开始扎营,使用塑料布搭起帐篷,这里将是科考队员未来几天的“家”,也是科考队员的“栖息地”,虽然是在调查大熊猫的栖息地,但科考队员还是要有自己的“栖息地”才能开展调查。这一次科考队员的运气很好,山顶云海升起,远远望去,诗情画意自在山林之间。


640 (4).png

我们临时的“家”

640 (5).png

晚上睡觉所铺的垫草,还好有这些竹子、树叶,不然晚上只能睡在地上了,环境已然不错了。

640 (6).png


这就是科考队的厨房啦,虽然简陋,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夜晚篝火升起,大家围坐在一起,感觉到热闹温暖。夜晚来临,听着山里的晚风,睡意渐浓,想着明天的工作,一天的疲劳,一夜好梦。

早晨,一只勺鸡大声的叫着,天空泛出淡淡的灰色,向导先穿好衣服为科考队员准备早饭。饭后整装出发。大片的竹林,在高大乔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翠绿,摸起来感觉很柔软,科考队员在一天内做了四个样地,如果不住在野外,恐怕一个也完成不了,几个样方之间的直线距离尽管不太远,但是中间有山脊阻隔,科考队员需要下到谷底再爬上山脊,然后再往下走,周而复始,经过几次这样跋涉,就已筋疲力尽。这一天,科考队员看到了很多大熊猫新鲜的食迹,看到了小熊猫、毛冠鹿的新鲜粪便,并按要求做了20米乘20米的样方。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根本看不到路,晚上很累,吃饭很少,躺倒在帐篷里就睡着了……


640 (7).png

调查发现的新鲜的大熊猫食迹


以竹子为食物的大熊猫的伴生动物较多。例如,视力不好的竹鼠通常在根部把竹子嗑断,然后将整根竹子拖到洞穴里,安心的啃食;身手矫健小熊猫,只取竹子的细枝和嫩叶;粗鲁的野猪们喜欢吃竹笋,但是吃相难看,通常被野猪吃过的竹笋,一片狼藉。唯有大熊猫像贵族一样,吃竹子的时候,先选好一片上好的竹林,坐下来,随手折断或咬断一根大小适中的竹子,选择中间营养丰富的部分取食,竹子的尖梢就扔掉了。吃过一个地方,再到下一个地方,留下来的竹子殘尖和残桩也成为我们的测量对象。


640 (8).png

新鲜的小熊猫粪便

640 (9).png

小熊猫


继续调查,科考队员发现了比较新鲜的小熊猫粪便,而且这一带很多,说明小熊猫在这一带活动很频繁。小熊猫又被称为“山门蹲”或“九节狼”,与大熊猫是近邻,都吃竹子,所以电影《功夫熊猫》中把小熊猫塑造成大熊猫的师傅也有几分道理。但是大熊猫、小熊猫分别是熊科和浣熊科,生活习性也相差很大。


640 (10).png

毛冠鹿的粪便


毛冠鹿的粪便调查中,科考队员也发现了毛冠鹿的粪便,从粪便的新鲜程度看,推测毛冠鹿最近一周都在这附近活动


640 (11).png

布设样地640 (12).png

部分科考队员合影

640 (13).png

科考队员在记录样地数据

QQ截图20200828110459.png

穿梭于密集的丛林,每一步,都显得格外“扎实”

640 (14).png

科考队员“趟”过的河

640 (15).png

科考队员涉过的水

640 (16).png

比起日常的干粮午餐,自热米饭已是难得美味

640 (17).png


8月的马边大风顶,走在山路上,让你最不能忘记的就是:走着走着,汗水从里面打湿了衣服,雨水从外面打湿了衣服;前进的路上,拨不开的是萦绕山间的云雾,而额间拨开的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露水了,夹杂着、混合着、交织着。接下来几天,科考队员还将在大风顶周边的森林里开展调查,每天要行走20-30公里的山路,爬坡过河,每天都有新的收获。

由于上个世纪90年代,森林砍伐让这里的大熊猫几乎绝迹,随着“天保工程”等的有效实施,再次见到大熊猫的活动痕迹,大熊猫已经回到了它们的家。正如胡锦矗先生所说:“保护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为了我们的家园更美好,我们会继续努力……

供 稿:张晋东、毛泽恩,西华师范大学

编 辑:苏旭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校 稿:青藏高原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科考队

审 核:刘国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