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第二次青藏科考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日志—康定:溜溜的城,溜溜的我们

文章来源 :
2020-07-27 11:15
分享 :


1.jpg

凡星教授进行高原麦类资源多样性及识别培训

2020年7月12-15日,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专题对科考实施方案进行了室内和田间培训,并对科考队员进行了分组和任务安排,我们二组第一站考察点为康定市的三个乡。我们的领队是四川农业大学凡星教授,成员包括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李俏、张晓瑛、张阿娟和陈佳欣等四位老师以及中科院西北高原所边海燕老师、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周天旺老师、西藏农牧科学院扎西罗布老师、四川农业大学谢永东博士研究生和杨佳衡硕士研究生,是一个由作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果蔬学等多学科专业人员汇聚的科考小组。

2.jpg

雄伟壮观的大渡河桥

7月16日清晨,我们第二组从天全县出发,前往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进行科学考察,途中我们经过了被誉为“川藏第一桥”的大渡河大桥,峡谷间鲜艳的一抹红!大渡河雄伟壮丽,桥下清澈的河水在奔流,四周群山绵延,树木苍翠,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3.jpg

美丽和谐的“香格里拉

领略了一路美景之后,我们到达了目的地,将对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雅拉乡、新都桥镇和甲根坝镇进行了样地和样线考察。雅拉乡位于康定县东北部,距县城11公里,有旅游公路过境并通县城,农业主产青稞、小麦、马铃薯。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广阔的草场,以林、牧业为主。新都桥镇位于康定市西部,是川藏交通联系的重要枢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当地的生活生产方式在“杂居文化”的影响下发生着很大变化。甲根坝镇位于康定市西南部,参天的古树、优美的田园风光、文化与自然的高度融合,构成了和谐的“香格里拉”胜景。

4.jpg

田间科学考察

考察点的农作物主要包括青稞、土豆、玉米、小麦和莴苣。具体工作由凡星教授安排。基本上是每天8点左右吃早餐,早餐过后就开始考察。为了提高调查效率,在充分了解各科考队员的专业知识及体力状况,组长将我们分为4个小组,张阿娟、边海燕、张晓瑛和杨佳衡四位队员负责土壤样品的考察工作,主要包括剖面土壤、土壤动物采集及多样性调查;周天旺和李俏组成植物群落考察第一小组;凡星和陈佳欣组成植物群落考察第二小组;扎西罗布负责样地联络;谢永东博士则负责入户调查工作。有分工,也有默契的协作。完成土壤考察的队员会积极地加入其它任务的考察。个别队员不是植物学专业,对草本植物不怎么熟悉,凡老师和周老师就一边调查一边讲解考察的技术要领,教大家识别很多草本植物,估算每个草本的盖度,以及作物病虫害的严重程度等,对于没有把握的或者不认识的植物,我们或上网查询,或向科考微信群里的其他老师请教,一边学习,一边考察,每个人都在科学考察中收获不少。

5.jpg

土壤烘烤

晚饭后,我们全组继续工作。我们快速有序的完成了烘虫架的组装,并对样品进行处理,不到两小时就高效地将中小型土壤动物和线虫样品全都处理完毕,并确保整个环节万无一失后才回去休息,等待24小时烘虫时间足够再来收取样品。

6.jpg

可爱的我们

科学考察过程中不仅有美景和欢乐,艰苦更是高频词。考察期间阴雨绵绵,这让我们的采样工作变得异常困难,整天裹着湿漉漉的衣服工作。下雨让土壤剖面考察工作特别艰难,下雨使土很黏,并且底层有较多石子,铲子无法正常操作,我们就只能用手刨土完成土壤采集工作。

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保质保量超任务完成了本组在四川省内的科考任务。按学科、专长、劳动力强度等进行分工作业,同时又能适当及时的对工作强度大的考察方面进行人员调配,这是保障我们组高效野外科考的前提。短短四天的科考,队员之间已培养了足够的默契,相处非常愉快,伴随着一路风景,我们开启了下一段——西藏科考之旅,虽然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


稿件来源:张晓瑛、边海燕、张阿娟、凡星

摄影:农田生态系统与粮食安全科考队

编辑:潘志芬  王义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