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科考

青藏科考,万里追风!——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科考分队出征

文章来源 :
2019-07-04 14:54
分享 :

2019年6月28日下午,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分队集结准备出发。 

科考队全体成员合影  

  刘禹所长代表科考分队发表出征讲话:他首先对研究所能承担这次青藏科考的西风-季风历史演化及协同作用的任务表示高兴。交代科考队员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克服一切困难,圆满科考任务,不负党、国家和科学院所托。同时,他也嘱咐科考队员野外的一些安全注意事项,希望大家平安归来。 

 刘禹所长讲话  

  安芷生院士也来到出征仪式上,他说虽然这么多年我们所扎根在西部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仍然有不足的地方。这次科考,他请队员们注意一个他本人一直很关心的科学问题:西部的水汽来源,是北冰洋,西风,还是季风。最后安院士也嘱托科考队高高兴兴出门,平平安安归来,并授旗科考分队队长孙有斌副所长。 

 安芷生院士授旗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1972年中科院制定了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规划,以“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为主题,组织地学、生物学、农学等多个专业,从1973年至1980年开展了多学科综合研究。此次考察积累了大量第一手科学资料,填补了青藏高原一些地区和学科研究的空白,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将对青藏高原的水、生态、人类活动等环境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分析青藏高原环境变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提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保护和第三极国家公园建设方案。 

  此次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参加科考的主题为“青藏科考:西风-季风历史演化及协同作用”。未来5年将基于西风、季风纵横断面的科学方案,在青藏高原5大综合考察研究区开展系统的黄土、石笋、湖沼、树轮等材料的广泛调查采样。以高准确度年代标尺和高分辨率多类型环境指标的提取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最近13万年以来季风和西风气候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序列。本专题将为深刻理解现代西风-季风相互作用提供历史相似型和机理的理解,为预估未来季风、西风发展趋势及其对高原水资源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度地环所分队天山-帕米尔区科考路线图(国内段)  

  科考队成员具有丰富的青藏高原研究经验,发表了大量有关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环境变化的高水平研究论文。 

  树轮小组在青藏高原东北部及周边区域开展了大量的树轮研究工作,建立了高原东北部2485年年均温度序列,发现20世纪在过去1000年中最暖,提出太阳辐射千年尺度周期决定了温度趋势变化的长期走向, 百年尺度周期控制了温度变化的幅度。  

树轮小组合影 

  黄土小组在亚洲内陆干旱荒漠区、黄土高原与黄土沙漠过渡区等地开展了综合考察,尤其在天山-帕米尔地区,包括伊犁盆地、楚河谷地、费尔干纳盆地以及塔吉克凹陷内开展了大量的野外黄土调查,多次完成青藏高原腹地、滇西、川藏、青藏等多线路专题综合科学考察。 

黄土组小组合影 

  石笋小组已经在江河湖源和一江两河区、天山、帕米尔地区、以及横断山高山峡谷区等研究区进行多次野外洞穴科考,并对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开展了数次中外联合科考,采集一批优质石笋样品,发表了青藏高原的石笋古气候记录,对高原南部降水氧同位素的解释和降水同位素古高度重建提出新认识。 

 

石笋小组合影   

  湖沼小组多次对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羌塘高原、柴达木盆地、青海湖,以及横断山地区的洱海、程海、泸沽湖等湖泊开展过综合科学研究,并对天山-帕米尔地区的赛里木湖、卡拉库里湖等进行了环境钻探。 

 湖沼小组合影  

  本次科考,还设立了综合小组,专门保障科考所获数据的和资料的处理及分析,以及科考分队的行动的协调和安排。 

  综合小组合影 

  这次出征,地环所科考成员将谨记习总书记对青藏科考的嘱托: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团结奋进、勇攀高峰的精神,聚焦水、生态、人类活动,着力解决青藏高原资源环境承载力、灾害风险、绿色发展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为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建设美丽的青藏高原做出新贡献,让青藏高原各族群众生活更加幸福安康。